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澳洲 - 鯊魚灣

GOOGLE MAP

鯊魚灣世界遺產
海灣覆蓋了大約10000平方米的區域,平均深度為10米。它被很多淺灘分割為很多半島和島嶼。海岸線長約1500公里。鯊魚灣坐落在三大主要氣候帶的過渡地帶,也處在兩個植物學區域的中間。
德克 · 哈托是該地主要的歷史紀念地,因為早期的探險家都從此登陸。
鯊魚灣也有動物學上的重要性,因為在這塊土地上生存著超過10000頭儒艮(海牛),同時,這裡也有很多海豚。這裡還生存著26種澳大利亞瀕危的哺乳動物,超過230種鳥類以及將近150種爬行動物。這裡也是魚類、甲殼類和腔腸動物類的重要繁殖及生長的地方。這裡有323種魚類,包括很多的鯊魚和軟骨魚綱。
鯊魚灣中部分寬吻海豚是已知的唯一能夠使用工具的海洋類哺乳動物。當在沙質海底搜索食物的時候,它們會用海綿來保護自己的嘴部。且這項技能只由母海豚教導給牠的女兒。
鯊魚灣也有著已知的最大面積的海菜草區,海草覆蓋了大約4000平方千米的區域,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海草沙洲——Wooramel海草沙洲。鯊魚灣也有一個地點最多海草種類的記錄,這裡存活著12種海草,其中九種在其他地區也常常一塊兒生長。
在海灣南邊的哈美林池(en:Hamelin Pool, Western Australia),由微生物所搭建的疊層岩已經有超過3000年的歷史。哈美林池有著世界上最豐富多樣的疊層岩類型。
鯊魚灣在1991年被評選為世界遺產,遺產覆蓋了大約23000平方公里的範圍,包含了很多保護區和保留地,包括鯊魚灣海洋公園、弗朗索瓦·佩倫國家公園、哈美林池海洋自然保護區和很多被保護的島嶼。





題外話:


疊層石(英語:Stromatolite,或稱層疊石,源自希臘文strōma與lithos)可定義為「從某一點或有限的表面開始增生,並聚集石化,形成逐漸增大的沉澱物生成構造」。自然界中有許多不同型態的疊層石,包括圓錐狀、層狀、分枝狀、圓頂狀或原柱狀等。
一般認為疊層石是由一些微生物,尤其是藍菌(舊稱藍綠藻)所黏結堆砌而成,不過事實上古代的疊層石只有少數含有微生物化石。關於如何有效辨識生物性與非生物疊層石,是地質學的研究對象之一。地球上有許多形成於前寒武紀的疊層石,其中較早的(如太古宙)可能是單細胞藍菌聚落所遺留的化石;較晚的(如元古宙)則可能為真核綠藻的早期型態。
現代疊層石主要可見於鹽湖或潟湖當中,這些極端地帶較缺乏動物的覓食,例如澳洲西部的鯊魚灣哈美林池(Hamelin Pool)。此外位於墨西哥北部沙漠的Cuatro Ciénegas,也有發現一些處於淡水之中的疊層石。

出處:

WIKI百科 - 鯊魚灣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F%8A%E9%AD%9A%E7%81%A3&variant=zh-tw

WIKI百科 - 疊層石
http://zh.wikipedia.org/wiki/疊層石

如何去:
http://www.sharkbay.asn.au/region.html
裡面有寫Shark Bay 觀光怎麼去, Perth到Overlander一週有六班灰狗巴士

以色列 - 哭牆

google map

哭牆(Wailing Wall),是耶路撒冷的必訪之處,這面匯集猶太人千年來淚水的石牆,佇立在聖殿山(Temple Mount,也為聖經所提之摩利亞山Mount Moriah)西側,因此也稱為西牆(Western Wall)。


<哭牆位置圖。哭牆位於耶城最神聖的聖殿山(目前是一大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所在地)西側。>

(圖片來源:AtlasTours.net, edited by 老王)

西元前11世紀,大衛王定都耶路撒冷,建立了以色列王國;之後他的兒子所羅門王在現在的聖殿山上建立了宏偉的聖殿,以稱頌敬拜耶和華神,人稱第一聖殿(First Temple),從此猶太人便將此處視為最神聖的地方。到了西元前586年,巴比倫帝國大君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ra)攻陷耶路撒冷並毀了第一聖殿。西元前37年,希律王爲了收買猶太人心,在第一聖殿遺址重建了更華麗雄偉的第二聖殿(Second Temple);直到西元70年,第二聖殿被羅馬軍夷為平地,但刻意留下聖殿西邊一片保護聖殿牆垣的石牆,以顯示羅馬軍隊之強大,這片石牆即為哭牆。

羅馬統治期間,屠殺了一百多萬猶太人,並且不准他們進入耶城,並宣佈永遠放逐猶太人。猶太人開始數著沒有家的日子,成為世界的孤兒,在各地受到歧視與驅趕。至拜占庭時代,才允許猶太人在聖殿摧毀追思日時進入耶城,每年回鄉憑弔一次,哀悼在異邦受苦受難的同胞及追憶所羅門時期的光榮。猶太人整整流浪了兩千年,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成功擊敗約旦人才得以重建以色列國。

哭牆是以色列國在上古時期唯一留下一面代表被毀聖殿的「遺物」,從世界各地歸來的猶太人看到這面大牆焉能不哭?撫摸石牆遙想兩千年來流離失所的悲苦,因著沒有國家而一次次的被驅逐及屠殺,所有的苦悶及悲憤一一湧上心頭,怎能不心酸?怎能不落淚?


<那顆金色的洋蔥頭就是全耶城超級霹靂無敵神聖的地方(這樣形容一點都不誇張,真的):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2000年前同樣的地方豎立的是所羅門王建的聖殿,右邊的牆為聖殿僅剩下外圍的一面牆,即為哭牆。>



由於哭牆是耶路撒冷相當重要的地方,而只要猶太人聚集之處都會被嚴密保護;所有出入口都設有檢查站,需把身上所有的東西掏出來再走檢查門,是相當仔細的安全防護。從入口進入後,一大片白色廣場映入眼中,廣場的底部,則聳立著這面由許多白色大石推疊出高約20公尺、長約50公尺大名鼎鼎的哭牆。


<進入哭牆的入口共有五個,每一個都有嚴密的檢查站。這裡曾經發生太多的衝突,仔細的檢查是必要的。>



<這面舉世文明的哭牆就在我眼前,真是不敢相信.....>



廣場分成兩部分,由一面鐵絲網隔開,左邊是男生區,右邊是女生區,祈禱時必須男女有別的進到哭牆前。男生需佩帶傳統小帽,如果沒有的話可在入口處領取小紙帽,覆一個在頭上;女生則須穿著樸素。


<左邊是男生區,右邊是女生區,中間由一道跟人差不多高的鐵絲網隔開,每一個男生都要帶上猶太人的小帽子才能進入。男女分開的原因是使雙方能更專心祈禱。>



走到牆下,只聽到禱告的聲音。有的低身啜泣、有的撫牆而哭,涕淚漣漣、有的手持經卷,口中喃喃自語;有的左右搖擺,上下搖動,激動不已,另人心惻。往往一個人站在牆下禱告良久才面對著牆倒退離去,尊敬這牆的程度令人感動。


<道貌岸然的老者、年輕的猶太教徒,時低語、時大吼的祈禱;有些拉比(拉比就是老師的意思)甚至會先唱一段禱詞,其他拉比在一同合唱,無論是何種方式,在在表現出他們的頌讚及詠嘆。>



<女生區則就比較安靜了。大部分的女生都會拿著一本經文默念,有些站著有些坐著。>



<想到傷心處,則低頭啜泣,不發一語。哭牆上的細縫,被塞滿了給上帝的信,聽說以色列政府每年得花上很多人力來處理這些信件及紙條。>



<離去時,則以臉對著牆倒退靜默離開,表示對這面牆的尊敬。>

猶太人是上帝撿選的子民,但也是倍受苦難的一群,雖然經歷過大衛王及所羅門王的榮耀,但至今上帝給他們的試練仍是沒有結束。我伸手撫摸這片千年來被猶太人淚水及汗水拂著發亮的白牆,和著身旁哭聲及禱告聲,似乎真能感受到他們的痛徹心緋。很奇妙的,哭牆周圍總是有許多鴿子,仰頭看著在哭牆上安心做窩的鴿子們,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的顛沛流離,他們似乎爲這片牆帶來許多的平安。

出處
老王流浪的大夢-人神共泣的哭牆
http://www.starblog.com.tw/post/152/2809